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鸡犬不宁”详细解释

鸡犬不宁 【jī quǎn bù níng】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鸡:家禽,公鸡能报晓,母鸡能生蛋。
犬:狗。
不宁:不安定;不安宁。

# 例句

1、邻居家最近经常吵架,弄得整个小区都鸡犬不宁,大家都希望他们能尽快和解。
2、那个淘气的孩子整夜在小区里追逐打闹,弄得整个小区鸡犬不宁,居民们都无法好好休息。

# 成语故事

此典出自唐代柳宗元《河东先生集·捕蛇者说》:“虽鸡狗不得宁焉。” 永州乡下有一种很特殊的蛇。这种蛇毒很厉害,沾到草木上,草木就会全部死掉;人若被蛇咬,无药可治。但这种毒蛇捉来风干之后,可以做药。捕到这种毒蛇,可以拿去抵纳租税。 有一个姓蒋的人,祖孙三代都靠捕这种毒蛇抵租税。他祖父死在捕蛇上,他父亲也死在捕蛇上,他自己也几次差点死在捕蛇上。有人感到非常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一定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呢?我准备告诉那些当事者们,免去你捕蛇抵纳租税的苦差事。”那个姓蒋的人听后悲痛地说:“唉!租税重得压死人啊!……每年那些征收赋税的残暴凶横的官吏一到乡下,就到处乱喊乱叫,横冲直撞,到处骚扰。不仅人们被吓得提心吊胆,‘虽鸡狗不得宁焉’(意思是:就是鸡狗也得不到安宁)。老百姓一年劳动所得的全部东西还不够交租税。人们生活不下去了,被迫流落他乡,饥冻而死的人不计其数。而我呢,虽然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抵税,但比起我的父老乡亲们还是好一点儿啊!所以,我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也不愿意免去我捕蛇纳税的苦差事。”

# 近义词

鸡飞狗跳
鸡飞狗走
六畜不安

# 反义词

鸡犬不惊
秋毫不犯
海晏河清

# 同义异形

鸡犬不安

# 出处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 引证

1、把一个地方搅得齑菜不生,鸡犬不宁,人人惧惮,个个收敛,怕生出衅端撞在他网里了。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2、道不尽的许多名色,色色俱要费钱,搅得村里人家,鸡犬不宁,夜里都是担惊受怕,睡不着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十二回

3、因为刀客们往往连穷百姓仅有的几升粮食、几只山羊,甚至连鸡、鸭都要抢去,弄得路断人稀,鸡犬不宁,所以大多数穷家小户对剿匪都很高兴。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

4、他越想越挠心,我这是何苦,烧香引鬼,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面,闹得我鸡犬不安。

现代刘流《烈火金刚》第一〇回

5、悍吏持尺牒走乡闾,噭呼隳突,鸡犬不宁,而欲民安其业,可乎?

宋王十朋《轮对札子三首》之三

6、不论树大树小,斫伐一空,谁敢道一个“不”字,鞭笞追逮,竟至鸡犬不宁。

明周楫《西湖二集》卷二八

7、未几,济宁城内外疫疠大作,鸡犬不宁,但王都司一到,便即安宁,遂得五千金。

清袁枚《新齐谐·王都司》

8、儿子们整天为一块瓦片吵架,一家子鸡犬不宁……

现代汪曾祺《老鲁》

9、朝一个封奏,晚一个密折,闹得鸡犬不宁。

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

10、他们像一群凶神恶煞似的,随意打人骂人抢东西,污辱妇女,把一个西十里铺闹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

当代峻青《秋色赋·云安》

11、打男骂女伤妻,鸡犬不得宁息。

明冯梦龙《广笑府·五·口腹酒祸》

12、无奈这些牌皂索诈,所到之处,鸡犬不宁。

明末清初茅孝若《醉新丰》第二出

13、官府着落地方搜缉,搅得鸡犬不宁!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