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先礼后兵”详细解释

先礼后兵 【xiān lǐ hòu bīng】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连动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先:谓时间或次序在前。与“後”相对。
礼:礼仪。
后:时间较迟或较晩,与“先”相对。
兵:武力。

# 提示

含警示意。

# 例句

1、我们在谈判中采取了先礼后兵的策略,首先尝试通过友好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不行,再采取强硬措施。
2、警方在处理这起纠纷时,采取了先礼后兵的方法,先对双方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果,再依法处理。

#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攻打徐州,徐州太守陶谦派人请刘备出兵相助,刘备应允,他决定先以文书劝曹操退兵,若曹操不从,再与其交战。曹操看完文书后大怒,要斩杀使者,立刻攻城。但曹操的谋士郭嘉却劝道:“刘备远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意思是: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这是合乎礼节的。我们应以善言安抚他,使其斗志松懈再攻城,徐州城必可轻易取得。曹操听后改变了态度,盛情款待信使,并回信给刘备。就在此时,突然有报告称吕布的军队已攻破衮州,正向濮阳进发。曹操大惊,立即下令撤出徐州。郭嘉提议,可以借此机会卖个人情给刘备,声称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退军,曹操点头同意,于是重新写信给刘备后退兵。后来,成语“先礼后兵”渐渐流传开来,用以指先以礼貌相待,行不通时再使用强硬手段。

# 近义词

先声夺人

# 反义词

不宣而战
突然袭击

# 出处

德义在前,用兵在后。

汉刘向《说苑·说丛》

# 引证

1、刘备远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回

2、献忠终于点头,说:“老徐,这样吧,咱们对自成先礼后兵。”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三卷二一章

3、我想,他们一定还有大兵在后,先来试探我们……这就叫做“先礼后兵”。

现代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4、为探真元滋娇艳,免不得先礼后兵;岂容氛秽乱清尘,毕竟要斩娇缚魅。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二七回

5、先礼后兵,我给你送棺材本来了。……收下钱,老实点,别再跟我们为仇作对,明白吧?

现代老舍《龙须沟》第二幕

6、先礼后兵,先动员他一块起义,话说不通再动手抓不迟。

当代陈忠实《白鹿原》三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