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结兵连 【huò jié bīng lián】
褒贬中性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祸:灾祸。
结:联在一起。
兵:战争。
连:接连。
# 例句
1、战争年代,国家陷入了祸结兵连的困境,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
2、自古以来,战乱不断,祸结兵连,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饱尝了战争之苦。
# 成语故事
据《汉书·匈奴传》所载,汉平帝幼时,朝政由太皇太后把持,其侄王莽以外戚身份崛起,独揽大权,并受封新都侯。汉朝当时制定了一项政策,严格禁止匈奴单于接纳逃至匈奴的汉人,此举引发单于不满,认为汉朝未予匈奴应有之尊重。
随后,有乌桓人寻求单于庇护,单于不顾汉朝禁令,接纳了这些降者。此举激起连锁反应,西域诸国纷纷效仿,转而与匈奴结盟,共同对抗汉朝,导致西域地区动荡不安。王莽见状,仗着国库充盈,决心以武力解决,计划动员三十万大军征讨匈奴,誓言彻底平息边患。
然而,大将严尤劝阻王莽,提及汉武帝时虽励精图治,精选将士,轻装简行,深入敌境虽屡有胜绩,却也招致胡人猛烈反击,战争连绵不绝长达三十余年,致使汉朝国力大损,匈奴亦元气大伤,即所谓“兵连祸结”。遗憾的是,王莽未采纳严尤之谏,执意兴兵筹粮,最终非但未能平息边乱,反而激起全国范围的动荡与混乱。
此后,“兵连祸结”或“祸结兵连”这一成语便流传开来,用以形容战争频繁、灾祸不断的社会景象。
# 出处
鲜卑种众,不弱于曩时,而虚计二载,自许有成,若祸结兵连,岂得中休?
汉蔡邕《难夏育请伐鲜卑议》
# 引证
1、等闲离别,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
明李唐宾《梧桐叶》第一折
2、既然如此,唆都当退兵平江,静待区处,以成两国旧好;不然,祸结兵连,恐非尔利。
清蒋士铨《冬青树·留营》
3、回耶相犯,则十字军兴,劳师远伐,祸结兵连,教皇肆威于堂庙,妇孺失散于征途,未睹天国之光,徒重人间之祸。
近代李大钊《战争与人口》
4、他时祸结兵连,或至变生不测,切肤之痛,惟兄翁与某某耳。
清姚文然《复友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