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豪夺巧取”详细解释

豪夺巧取 【háo duó qiǎo qǔ】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谓凭强力抢夺或用欺诈的手段获取。

古义: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

今义: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豪夺:强抢。
巧取:软骗。

# 例句

1、历史上,有些官员滥用职权,豪夺巧取百姓的财物,最终被历史所遗弃。

# 成语故事

“巧取豪夺”原作“巧偷豪夺”。米黻,即米芾(音fú),字元章,宋襄阳人。举止颠狂,故世称为“米颠”。为文奇险,妙于翰墨,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爱金石古器,尤爱奇山,世有“元章拜石”之语。据周𪸩《清波杂志》卷五记载,米芾十分喜爱古书画,曾经向人借古画临摹,等临摹好了,再和真品一起送回去,让古画的主人从中挑出真品,主人往往分辨不出来,他于是用这种巧妙骗取的手段,得到了许多古书画。《晋书・卷九二・文苑列传・顾恺之》中提到东晋桓玄也喜欢收集古书名画。有一次,顾恺之将画装在箱子里弥封后寄给他,他收到后偷了里面的画,再将箱子恢复原状,寄还给顾恺之。顾恺之发现画已不翼而飞,不但不生气,反而说画像仙人通灵,幻化而去。而苏轼这首〈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诗:“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就是用这个例子来讥讽米芾这种不当的行为。后来“巧取豪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不择手段地取得权利、财物。

# 近义词

巧取豪夺

# 同义异形

巧取豪夺

# 出处

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宋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

# 引证

1、朱好之甚,豪夺巧取,所蓄之富,几与分宜埒。

明王世贞《觚不觚录》

2、今平居一切听郡守之所为,闻其小有盈余,又为豪夺巧取之计,一遇生事,亟劾守臣以自解。

宋周必大《缴进诏草札子》

3、其夫随高叶飞官天长,甚见委任;豪夺巧取,岁以多金寄归。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4、恒恐子孙效尤,以袖撄石、攫金银,以赚田宅,豪夺巧取,未免有累盛德。

明张岱《陶庵梦忆·六·朱氏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