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根本上相同,末节上不同。也指开头或本源相同而末后或结果不同。
比喻:比喻本源相同而派生出来的末流不同。也比喻事物的开头相同而结果不同。
夫文,本同而末异。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1、盖本同末异,杨朱兴哀;始素终玄,墨翟垂涕。
晋卢谌《赠刘琨书》
2、校定书籍,亦何容易……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3、来书云:“儒释之道,本同末异。”熹谓本同则末必不异,末异则本必不同。正如一木是一种之根,无缘却生两种之实。
宋朱熹《答吴公济》
4、且黄帝时独姬 姜数姓耳,后世赐族者寝多……至因官命氏,因邑赐族,本同末异,叵为配宫商哉?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吕才传》
5、案段氏解读字甚精,龚氏通翻译,解读字尤确,据此可知今古文本同末异之故,学者不必震于古文之名而不敢议矣。
清皮锡瑞《经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