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众散亲离”详细解释

众散亲离 【zhòng sàn qīn lí】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并列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众人反叛,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处境孤立。

众:众人,群众。
散:分散,由聚集而分离。
亲:亲人;亲戚。
离:离开;分开。

# 例句

1、因为他一意孤行,不听取他人的意见,最终导致众散亲离,身边的朋友和亲人纷纷离他而去。
2、长期的自私和冷漠,让他失去了人心,如今已是众散亲离,孤独一人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 成语故事

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因权力欲望,杀害了自己的兄长卫桓公,自立为国君。这一行为在国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感与不满。为了平息国内的怨愤,州吁巧妙地编造了一个为先君复仇的借口,借此联合陈国、宋国、蔡国一同攻打郑国,试图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的矛盾。 鲁国的国君得知此事后,心中充满了忧虑,他询问手下对州吁此举的看法,以及他是否能成功稳固自己的统治。手下深思熟虑后回答道:“阻兵无众,安忍无亲,此乃众叛亲离之兆,难以长久。”言下之意是,过度依赖武力将失去民众的支持,过于残忍则会导致亲人离弃。一旦民众反对,亲信背离,他的统治将难以为继。果不其然,不久后,州吁就被卫国的忠臣石碏所杀。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众叛亲离”,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失去民心而陷入极其孤立的境地,有时也称作“众散亲离”或“亲离众叛”。

# 近义词

众叛亲离
亲离众叛

# 同义异形

众叛亲离
亲离众叛

# 出处

(苻不曰)淮南之败,众散亲离,而(慕容)垂侍卫圣躬,诚不可忘。

唐房玄龄等《晋书·慕容垂载记》

# 引证

1、及至时运衰微,禄命将终之日,不但众散亲离,人心背叛。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