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指承担任务时避开繁重的而选择轻松的;也指回避重要的问题,而只涉及无关紧要的方面。
少府监匠一万九千八百五十人,将作监匠一万五千人,散出诸州,皆取材力强壮、伎能工巧者,不得隐巧补拙,避重就轻。
唐张九龄等《唐六典·工部尚书》
1、想是忒闹得不好,恐将来弄出大祸,所以借了一件失察的事情参的,倒是避重就轻的意思,也未可知。
清佚名《红楼梦》一〇二回
2、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宋刘挚《忠肃集·二·侍御史黄君墓志铭》
3、户部及司府州具各收一本存照,以备日久吊查,俾奸巧移易者,不得售其私;避重就轻者,不得更其役。
明朱镴《请减屯军子粒禁革奸弊疏》
4、所谓带地投主是清朝时期大小地主对政府纳土地租的一种避重就轻形式。
当代汪荣堃《记庆亲王在天津的生活》
5、他虽有知悔之心,却无痛改之意,避重就轻,上推下卸,最后终于被押上了法庭的审判台。
现代李桦《被控告的人》
6、前人援引经语,欲合律度,截长为短,避重就轻,一字之间,必加审订。
南宋王应麟《玉海》卷二〇一
7、多年来人们要我谈走上文学道路的经过,我都避重就轻,只说在战争时期写快板,解放后进文学讲习所进修,认真学习十八、十九世纪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和‘五四’以来新文学等等。
当代邓友梅《无事忙杂记》七
8、他们认为林正锋是在避重就轻,吞吞吐吐,毫无共产党人的襟怀坦白的品质。
当代方方《乌泥湖年谱·1966年》一二
9、如果避重就轻,弃难择易,则将一事无成。
现代徐特立《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
10、他不敢无保留地揭发老冯,只是避重就轻,因此他也受到同志们的严肃的批评。
当代草明《乘风破浪》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