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过眼烟云”详细解释

过眼烟云 【guò yǎn yān yún】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从眼前飘过的云烟。

比喻:比喻很快消逝的事物。

古义: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今义: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过眼:过目。
烟云:烟气和云雾。

# 提示

用于事物。

# 例句

1、世间的荣华富贵,对他来说不过是过眼烟云,他追求的是更深远的精神价值。
2、那些曾经的辉煌成就,如今看来,也不过是过眼烟云

# 成语故事

在三国时代,曹魏的显赫官员钟繇对韦诞所藏蔡邕的书法作品情有独钟,却始终未能得手,其痴迷程度到了痛不欲生,甚至多次因悲痛而吐血。晋朝的大将军桓玄在出征之际,不是忙于备战,而是忙于打造快船,用以运送他珍藏的古玩字画,生怕这些珍品落入敌手,却对国家的重要事务视若无睹,忽视了自己的安全。苏轼在《宝绘堂记》中引用了钟繇和桓玄的旧事,自述也曾对艺术品痴迷不已,最终觉悟到自己的痴迷甚是荒谬。苏轼写道:“对于令人喜爱的艺术品,我虽偶尔收藏,若被人取走,我亦不再留恋。它们如同眼前飘散的云雾,耳边掠过的鸟鸣,何不欢喜地欣赏它们,待其消失便不再牵挂。”苏轼的这段话后来演变成成语“过眼烟云”,意指那些短暂出现、不值得过分执着的人或事,如同过眼的云烟,转瞬即逝。

# 近义词

昙花一现
一场春梦

# 反义词

不可磨灭
刻骨铭心
东山再起

# 同义异形

过眼云烟

# 出处

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宋苏轼《宝绘堂记》

# 引证

1、伴人灯火情犹在,过眼烟云事已非。

宋王十朋《县学别同舍》诗

2、论起荣华富贵,原不过是过眼烟云。

清佚名《红楼梦》一一八回

3、明代各地仕人刻印的诗文集,本是很容易成为过眼烟云的东西,他也搜得不少。

当代余秋雨《风雨天一阁》三

4、满头霜雪客怀老,过眼烟云人是非。

元黄庚《和杜柳溪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