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看重钱财,喜好施舍。指人慷慨大方,乐于助人。
古义:原作轻视财物,喜欢赠与。
今义:后世多指慷慨仗义,喜欢以金钱帮助人。
慈惠则不忍,轻财则好与。
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八说》
1、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朱据传》
2、他是尊重公俊的,看他没有一点读书人的架子,能够了解粗人穷人的心情,也轻财好施。
现代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
3、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4、器度弘厚,不以富贵骄人。轻财好施,勇于为义,人皆称曰费佛子。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斛铭》
5、百姓轻财好施,彼此相结,同心合力,也毕竟杀得贼,保全得家资。
清东鲁狂生《醉醒石》二回
6、恢性通恕,轻财好施,凡历四州,所得俸禄随而散之。
唐姚察、姚思廉《梁书·鄱阳忠烈王恢传》
7、姓翁名健,家资甚富,轻财好施。
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