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之疾 【xīn fù zhī jí】
褒贬贬义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指体内致命的疾病。
比喻:比喻严重的隐患。
心:心脏,人和高等动物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
腹:肚子。
之: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
疾:疾病。
# 例句
1、公司的内部腐败问题已经成为管理层的心腹之疾,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予以解决。
2、对于这个国家来说,贫困和教育落后是两大心腹之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克服。
3、自从那次失败之后,他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就成了他的心腹之疾,时刻困扰着他。
#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的纷争中,吴越两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越王勾践在战斗中射中了吴王阖闾,导致阖闾重伤不治。在临终之际,阖闾对儿子夫差留下遗言,要他铭记这份血海深仇,夫差悲痛地答应了父亲的遗愿。阖闾去世后,夫差继位为吴王,他任命伯嚭为太宰,并日夜操练兵马,准备为父报仇。两年后,吴国大军出征,攻打越国,越国因实力不济而败退。勾践率领残兵败将退守会稽,面对强大的吴国,他派遣大夫文种携带厚礼,前往吴国求和,表示愿意以臣服的姿态侍奉吴国。此时,吴国重臣伍子胥力劝夫差乘胜追击,一举消灭越国,以免留下后患。然而,夫差却听从了太宰伯嚭的劝告,与越国达成了和解。五年后,齐国发生了政变,景公去世,新君昏庸无能。夫差认为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于是派兵攻打齐国。然而,伍子胥再次向夫差发出警告:“越国在侧,乃我吴国之心腹之疾。勾践深得民心,若不加以铲除,必将成为吴国的大患。”但夫差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并未听从伍子胥的忠告。最终,越国在勾践的领导下,逐渐恢复了实力,并成功打败了吴国。这场战争的结果,验证了伍子胥的预言:越国确实是吴国的心腹之疾,若不及时铲除,必将给吴国带来灭顶之灾。
# 出处
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十三经注疏》本上
# 引证
1、重耳在外,终是心腹之疾,必除了此人,方绝后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一回
2、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
战国吕不韦门客《吕氏春秋·知化》
3、兼内有萧墙之难,不宜养心腹之疾。
唐房玄龄等《晋书·慕容盛载记》
4、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將伐之,何如?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一》一八
5、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尤不可居以河南也。
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
6、秦之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传》七九
7、秦之有韩,若人之有腹心之病也。
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存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