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 【huì jí jì yī】
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愿接受批评和帮助。
讳: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讳。
疾:疾病。
忌:害怕,畏惧。
医:医生。
# 例句
1、有病就要看医诊治,一味讳疾忌医,只会让病情加重而已。
2、医生说这位病人本来有救,但因讳疾忌医,等到病情恶化后,终致药石罔效。
3、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勇敢面对,不要讳疾忌医,否则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 成语故事
古代名医扁鹊,医术精湛,仅凭观察便能洞察病人的病情。某日,他遇见蔡桓公,直言不讳地指出:“大王,您的病在皮肤,若能及时治疗,定能康复。”然而,蔡桓公对扁鹊的忠告置若罔闻。
十日后,扁鹊再次造访,告知蔡桓公病情已深入肌肉,需即刻医治。但蔡桓公仍不为所动。又过十天,扁鹊再次前来,警示蔡桓公病已侵入肠胃,刻不容缓。蔡桓公却固执己见,坚称自己无恙。
再次相见时,扁鹊只是看了一眼蔡桓公便转身离开。蔡桓公不解,扁鹊解释:“当病在皮肤时,可热敷治疗;病在肌肉时,可用针灸;病在肠胃时,尚能用药。但如今大王之病已深入骨髓,无药可医。”
五日后,蔡桓公突然病重,急召扁鹊,但扁鹊已前往秦国。不久,蔡桓公因病去世。
自此,“讳疾忌医”这一成语流传开来,用以形容那些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的人。
# 出处
此须究其根原,深加保养,不可归咎求节,讳疾忌医也。
宋朱熹《与田侍郎书》
# 引证
1、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
2、患着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胡涂误认他为胖肥。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三
3、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见病不治,更不能讳疾忌医。有些同志有过某些自由主义的毛病,现在认识了就力图改正。
现代周恩来《增强党的团结,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4、哥哥医学极精,岂有屡服无效之理?只怕你讳疾忌医,致哥哥错会病原,所以不效。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二〇回
5、我说未治好的伤痕比所谓伤痕文学更厉害,更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讳疾忌医。
现代巴金《随想录》三八
6、夫庸医之诊病也,一言而中,则病者改容而听之,何也?以为庸医不足信,而讳疾忌医者,其病必不可为也。
清钱谦益《第五问》
7、市人闻此言,开口笑咍咍,或疑上天公,讳疾忌医深閟埋。
元胡助《月食遇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