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计日而待”详细解释

计日而待 【jì rì ér dài】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计日:计算日子,数天数。
而:连词。表示并列。
待:等待;等候。

# 例句

1、高考的日子已经可以计日而待了,学生们都在认真复习。
2、在科技的飞速发展下,我们期待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已经是计日而待的事情了,它将会极大地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

# 成语故事

在魏明帝曹叡的统治之下,辽东的公孙渊公然挑战中央权威,行事我行我素,无视朝廷号令。为了捍卫中央集权的稳固,曹叡决定派遣太尉司马懿率领军队出征讨伐。 出征之前,曹叡向司马懿询问预计的征战时间,司马懿仔细计算后,表示往返、战斗和休整等所需时间总计约为一年。曹叡听后,毅然决定派遣四万大军出征。尽管有大臣提出质疑,认为人数过多,但曹叡深知征途的艰辛与漫长,坚持认为必须充分准备,不计成本和时间。 当司马懿抵达辽东时,恰逢连日大雨,使得军队无法立即展开攻击。朝中一些大臣开始动摇,建议召回司马懿,担忧长期的战斗会消耗过多的物资,使军队疲惫不堪。然而,曹叡对司马懿的能力深信不疑,他坚定地说:“司马懿临危不乱,智勇双全,擒获公孙渊之日已计日可待。”这句话意味着他坚信司马懿能够随机应变,克服困难,公孙渊的败局已成定局。 果然,当天气放晴之后,司马懿成功发动攻击,一举击败了公孙渊,并将其首级带回京城。辽东的动荡局面也因此得到了彻底的平息。这个故事逐渐演化为成语“计日可待”,用来形容事情的成功或实现已经为期不远。这个成语有时也被称为“计日而待”,意义相同。

# 近义词

指日可待
计日以待
计日程功
计日可待
计日而俟

# 反义词

遥遥无期

# 同义异形

计日可待
计日而俟
计日以待

# 出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 引证

1、司马太尉善能用兵,临危制变,多有良谋,捉公孙渊计日而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〇六回

2、倘其革新武备,振起工商,则国之富强,计日可待。

现代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

3、吴贼面缚,蜀虏舆榇,不待诛而自服,太平之路可计日而待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三》裴松之注引《魏略》曰

4、此实当今策之上者,若不行此,社稷之忧可计日而待。

晋王羲之《与会稽王笺》

5、若从此再加学问之功,以讲求义理,开广聪明,则太平之业可计日而待也。

明张居正《乞崇圣学以隆圣治事》

6、故自旅顺、奉天既陷,战局之必不能久,固已夫人知之,复加以革命之影响,则俄之屈于日本,更可计日而待也。

近代梁启超《俄罗斯革命之影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