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依草附木”详细解释

依草附木 【yī cǎo fù mù】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并列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迷信谓妖魔鬼怪附于物上,为非作歹。

比喻:比喻仰仗、攀附有能力或有权势之人。

依:依靠。
草:草本植物的总称。
附:依附。
木:树,木本植物的通称。

# 例句

1、在政治斗争中,有些人总是依草附木,没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 近义词

趋炎附势
攀龙附凤
接贵攀高

# 反义词

自力更生
独立自主

# 同义异形

倚草附木

# 出处

日既恃威福,岁久为精灵;依草与附木,巫诡殊不经。

五代王周《巫庙》诗

# 引证

1、冯大异,名奇,吴、楚之狂士也。恃才傲物,不信鬼神,凡依草附木这妖,惊世而骇俗者,必攘臂当之。

明翟祐《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

2、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筹事情的,也不可知。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

3、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依草附木。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

4、精与魅不同:山魈厉鬼,依草附木而为祟,是之谓魅。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5、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学道须到佛祖道不得处。若不如是,尽是依草附木底精灵,吃野狐涕唾的鬼子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庐山开先行瑛广鉴禅师》

6、水夫人笑道:“这是昨夜红光惹出来的事了。九流之中,最多奸人,依草附木,怎便与他认识起来?”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