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招权纳贿”详细解释

招权纳贿 【zhāo quán nà huì】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窃弄权势,接受贿赂。

招权:揽权。
纳:接受。
贿:贿赂。

# 例句

1、他在担任公职期间,公然招权纳贿,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

# 成语故事

季布,是楚国人,以侠义出名。他曾在楚项籍手下带兵,多次使汉王刘邦弄得很狼狈。刘邦灭掉项籍后,以千金寻找季布。后来由于当时大侠朱家的帮助,汉王才赦免了他,并官拜中郎将、河东太守。他平日不多发表意见,在重大政事上则直言敢谏,因而深得朝廷信任,群臣也很钦佩他。当时有个辩士叫曹丘生的,多次招求贵人的威权,接受别人的贿赂。有一次,曹丘生投靠了汉景帝的舅父窦长君,季布获悉后即劝谏窦长君不要与曹丘生来往。窦长君得信后告诉曹丘生道:“季布很不喜欢你,你不要去见他。”可曹丘生一定要窦长君写信介绍他去求见季布。窦长君同意了,曹丘生见到季布就说道:我们都是楚国人,楚人有句谚语说:“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的一诺。”我今天这么事权贵,是为了使您扬名气于天下,您为什么要这样不喜欢我呢?季布听了,原来是这样,就待为上客了。后来季布之所以名声大振,曹丘生是立有大功的。

# 近义词

贪赃枉法

# 反义词

廉洁奉公
两袖清风

# 同义异形

招权纳赂
招权纳赇

# 出处

招权于下,以妨害人,虽欲无危,得乎哉?

战国荀子《荀子·仲尼》

# 引证

1、他父子济恶,招权纳贿,卖官鬻爵。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四〇

2、他平日深恨一班监军太监们都惯于招权纳贿,克扣军饷,不干好事。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三章

3、既为侂胄所亲信,遂招权纳贿,其门如市。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臣寮雷孝友上言》

4、拨置西李娘娘,招权纳贿者,李进忠也。

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5、气势烜赫,招权纳贿,亨辈嫉而间之,以是渐疏外。

清张廷玉等《明史·杨善传》

6、不花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骎骎有赵高、张让、田令孜之风。

明宋濂等《元记·朴不花传》

7、亨招权纳赇,肆行无忌。

清张廷玉等《明史·石亨传》

8、臣愚以为,今之大患在于为大臣者,外托慎重老成之名,而内为固禄希宠之计;为左右者,内挟交蟠蔽壅之资,而外肆招权纳贿之恶。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九·陈言边务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