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形容来得很晚。同“姗姗来迟”。
有某者,蜀中大贾也,旅于吴,慕姬名,备蜀锦十端,踵门请见,丽珊珊来迟,贾恨相见晚。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记钱姬假途脱籍事》
1、有二美者,珊珊来迟。
清周友良《珠江梅柳记》卷二
2、及(李)夫人卒,上(汉武帝)以后礼葬焉……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上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九七上
3、一卷凄其安仁诔,肠断词中有画,看满箧、哀情时泻。却望姗姗来迟影,只梦中、重订他生话。还未卜、钗钿价。
清董元恺《苍梧词·贺新郎·奉和何宫讲省斋闻雨追悼清河君之阕即用原韵》
4、妙手白描,隐隐呼之欲活;音尘若梦,姗姗怪其来迟。
清袁枚《小仓山房外集·八·宫闱杂咏序》
5、小兰如芙蓉女儿,明秀无匹,姗姗来迟,媚不可言。
清杨懋建《帝城花样·长安看花后记·小芗传》
6、(大贾)旅于吴,慕姬名,备蜀锦十端,踵门请见。丽(君)姗姗来迟,贾恨相见晚,逾于所欢。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一一记钱姬假途脱籍事》
7、那时唐卿、珏斋也都来,只有菶如姗姗来迟,大家只好先坐了。
清曾朴、金天翮《孽海花》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