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惶诚惧 【chéng huáng chéng jù】
组合abac
# 基本释义
基本:惶恐不安。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惶恐不安。
# 例句
1、我因为在学校做了错事,回到家以后就诚惶诚惧的,生怕老师把我的事情告诉家长。
2、他每次见老师都诚惶诚惧的,感觉很是惧怕的样子。
# 成语故事
在《后汉书·杜诗传》的记载中,我们了解到汉代御吏杜诗的一生充满了才华与谦逊。自幼刻苦学习的他,在青年时期便以卓越的才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皇帝刘秀对杜诗的才能深表赞赏,并因此提拔他为南阳太守。
在太守的岗位上,杜诗勤勉尽责,励精图治,深受百姓的爱戴与尊敬。然而,尽管取得了如此显著的成就,杜诗却并未因此自满。相反,他深感自己未能完全尽到治理百姓的责任,未能充分完成自己的使命。因此,他主动向刘秀上书,请求将自己降职为县令。
在这封上书中,杜诗以诚挚而谦逊的口吻写道:“我未能称职地牧养百姓,未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却长久地占据着这个官位,这让其他功臣心生不满。对此,我深感惶恐不安。”这便是成语“诚惶诚恐”的由来。
原本,“诚惶诚恐”是臣子在向君王上奏章时常用的套语,用以表达自己对君王的尊敬与服从,以及内心的恐惧与不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如今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某种情境时极端小心、谨慎,甚至感到恐惧不安的状态。
# 引证
1、真君事迹三卷,谨随表上进以闻,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3卷
2、诗……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