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威风 【bā miàn wēi fēng】
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形容声势赫赫,气派十足或气焰逼人。指各个方面都很威风。
# 例句
1、他在比赛场上八面威风,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表现得游刃有余,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喝彩。
2、这位领导以八面威风的姿态走进会议室,他的话语掷地有声,瞬间便让整个团队都感受到了他强大的气场和坚定的决心。
# 成语故事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天下百姓被迫拿起武器来战斗,他们发出了共同的呼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从公元1337年开始,便接连出现了不可遏止的人民起义浪潮。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太祖)也在家乡招兵买马,同乡人徐达等七百余人加入起义队伍。不久,朱元璋就拥有了一支二、三万人的军队,也有了很大声势。当初,当朱元璋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后,想继续南下进攻江南。在过年那天,他与大将徐达乘上小船,准备渡江。
天亮开船的时候,撑船的老头儿举起船桨,嘴里喊起号子说:“圣明的天子有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威势很盛”。当时,朱元璋并没有当上天子,不过他觉得,在过年的时候听到这种话,也是非常吉利的,不禁喜出望外。后来,他果然起义成功,当上了天子。
# 出处
(庞涓云)我若打了那阵呵,方显出大将军八面威风。
元佚名《庞涓夜走马陵道》
# 引证
1、你八面威风大,端的是将相才。
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第一折
2、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
明董穀《碧里杂存·满江红》
3、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四折
4、仗恩台一字长城,借寒儒八面威风。
明汤显祖《牡丹亭·折寇》
5、登时把一个八面威风的总兵官捆绑起来,慌得各营将领都上台跪求。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一二八回
6、但比不上你——既能代表我们工商界,又能代表人民政府,真是四面灵通,八面威风。
现代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三部四九
7、托赖着真天子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元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三折
8、两街坊的人家,特别是平时不大出门的女眷,便都争到街口上来瞻仰这位八面威风的大将军了。
现代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9、那头跑在前面的大雄狼的确八面威风,成群狼都跟着它跑,十分顺从。
当代秦牧《说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