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讲信修睦”详细解释

讲信修睦 【jiǎng xìn xiū mù】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并列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言谈不欺,习于亲善。

今义:后世多用来表示言行恪守信用,与周围的人(多指国家、民族)友好相处。

讲:讲求。
信:信用。
修:建立。
睦:和睦。

# 例句

1、在这个社区里,我们强调讲信修睦,彼此尊重,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居住环境。

# 成语故事

《礼记》作为古代中国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典章制度书籍,其中《礼记·礼运》篇章曾记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句话的核心意义在于:选拔那些品德高尚、具备才能的人,同时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构建和维护邻里间的和谐关系。这一表述描绘了一种理想化的社会秩序。自此,“讲信修睦”这一成语逐渐演化而来,用以描述人们之间应相互遵守信用,共同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

# 近义词

和睦相处
睦邻友好

# 反义词

背信弃义

# 出处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

# 引证

1、朕惟自古小国之君,境土相接,尚务讲信修睦。

明宋濂、王袆等《元史·日本传》

2、春秋之治天下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禁攻寝兵。

近代梁启超《春秋中国夷狄辨序》

3、我国民务扩新知,多尽义务,对于内则父诏兄勉,对于外则讲信修睦。

近代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四回

4、本国亦宜讲信修睦,各保疆土。

明杨士奇等《明史·占城传》

5、惜乎相如有叱秦之勇,让颇之智,其于讲信修睦,绸缪思患之道未之讲也。

清冯景《蔺相如论》

6、朕纂承洪绪,思弘大训,将欲尊师重道,用阐厥繇,讲信修睦,敦讲名教。

唐魏征等《隋书·炀帝纪》

7、彼若讲信修睦,吾不稍开边衅;彼若弃好败盟,吾亦有以御之。

清曾国藩《覆李少荃中丞》

8、伏惟戡乱定祸,勋载王府;致君行已,德冠当时。讲信修睦,敦叙旧好,悉为古今第一。

唐于邵《与郭令公书》

9、故讲信修睦之徒,坦然宏大;谦光素履之士,赫尔昭升。

唐张嗣初《乡老献贤能书賦》

10、在清人既能开诚布公,捐弃地以收人心;在海上亦何惜讲信修睦,且休兵以待天命。

明张煌言《张苍水集·答赵安抚书》

11、讲信脩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脩,同“修”。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