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马声色 【gǒu mǎ shēng sè】
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良犬、骏马、音乐、女色。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 例句
1、有些人沉迷于狗马声色,忘记了人生真正的追求和价值。
2、他曾经是一个勤奋上进的青年,但如今却沉溺于狗马声色,无法自拔。
# 成语故事
狗马声色起源于:东汉时期,北海敬王刘睦深得光武帝刘秀和明帝刘庄的喜爱。有一年,刘睦派使者到京都洛阳。临行前,他问使者:“到了洛阳,朝廷要问我在北海表现得咋样,你如何回答?”使者答:“大王您忠孝仁慈,乐于结交读书人,我怎么敢不据实回答呢?”刘睦听后很不高兴,说:“吁,子危我哉!此乃孤幼时进趣之行也。大夫其对以孤袭爵以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乃为相爱耳。”大意是:唉!你这是在害我呀!这只是我年轻时的进取行为。你就说我自从袭爵以来,意志衰退而懒惰,以婬声女色为娱乐,以犬马狩猎为爱好。你要这样说才是爱护我。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声色犬马”,指追求物质享受或享乐腐化的生活方式。该成语也被称作“声色狗马”、“狗马声色”等。
# 出处
谓虽极天下之贵,而退朝燕息,从容娱乐者,独在于是,狗马声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
宋张孝祥《宣州新建御书阁记》
# 引证
1、为君者日不闻其过,亦自以为四方平治,圣哲若古,而狗马声色之欲因以中其心志矣。
清王韬《臆谭·求言》
2、天子无狗马声色玩好之耽,而不以宵旦不遑者督其臣民;长吏无因公科敛、取货鬻狱之恶,而不以寝处不宁者督其兆庶。
清王夫之《宋论》
3、为武臣者,方适志于狗马声色之娱,拣腴而食,借光而衣。
明袁中道《珂雪斋集·应天武举乡试录后序》
4、苟非尽捐狗马声色、字画奇器之好,则其好书也必不专。
明末清初黄宗羲《南雷文案·二·天一阁藏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