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至言不烦”详细解释

至言不烦 【zhì yán bù fán】朗读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至言:高超而精辟的言论,至理之言。
不烦:不烦冗。

# 例句

1、这位老师的讲解至言不烦,让学生们很快理解了复杂的知识点。

#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魏国的少府臣管辂应邀到吏部尚书何晏的府上做客,同场的还有另一位尚书邓飏。三人在一起畅谈,气氛热烈。 管辂对《易经》有深入的研究,何晏和邓飏都对他的见解充满期待。何晏首先提出,他在阅读《易经》时,有九处难以理解的地方。管辂耐心地一一解答,何晏顿时豁然开朗,原来《易经》并非他想象中的那般深奥难懂。他对管辂的博学深感敬佩。邓飏却提出疑问:“大家都说管辂精通《易经》,为何你的解答并未涉及《易经》的词义呢?”管辂回答说:“真正精通《易经》的人,是不会过多谈论《易经》的词义的。”何晏对此回答感到十分赞赏,他称赞管辂的回答:“可谓要言不烦也。” 这便是“要言不烦”这一成语的由来。如今人们用这一成语来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该成语也作“至言不烦”。

# 同义异形

要言不烦
要言不繁

# 出处

时邓飏与晏共坐,飏曰:“君见谓善《易》,而语初不及《易》中辞义,何故也?”辂寻声答之曰:“夫善《易》者,不论《易》也。”晏含笑而赞之:“可谓要言不烦也。”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 引证

1、近见江南老人,年七十二,状貌气力如四五十人。问其所得,初无异术,但云平生习不饮汤水尔。常人日饮数升,吾日减一合,今但沾唇而已。脾胃恶湿,饮少,胃强气盛,液行自然,不湿。虽冒暑远行,亦不念水。此可谓至言不繁。

宋苏轼《苏轼文集·五八·与孙运勾书》

2、妙道本自得,至言初不烦。功成出绪馀,犹足康黎元。

宋陆游《剑南诗稿·二八·感怀》

3、元曰,至美不华,至言不烦。

宋释惠洪《禅林僧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