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仁民爱物”详细解释

仁民爱物 【rén mín ài wù】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

古义: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今义:后用“仁民爱物”指对百姓有仁爱之心,进而爱护其他事物。

仁:仁爱。
民:人民。
爱: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
物:东西;事物。

# 例句

1、他是一个仁民爱物的好官,老百姓都把他叫做现代的”包青天“。

# 成语故事

《孟子·尽心上》中记载:“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段话深刻阐述了君子在处理与万物和百姓关系时的不同态度,强调了爱与仁之间的微妙区别与紧密联系。具体来说,君子对万物抱有爱惜之心,但不必以仁德对待它们;而对于百姓,君子则必须以仁德之心相待,但并非意味着要对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亲密无间的感情。只有当君子能够真挚地爱戴自己的亲人时,他才能将这种情感推及到更广泛的百姓身上,实现仁民;而当他真正做到仁民时,便能进一步将这种仁爱的精神延伸到万物之上。这种看似有差别的爱,实际上体现了君子的智慧和理性。他们明白,爱是一种普遍的、广泛的情感,但仁德则是更高层次、更具体的道德要求。君子通过亲爱人、仁民、爱物的过程,展现了他们对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后来,这段话逐渐演变成为“仁民爱物”这一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对人民仁爱、对万物爱惜的品德高尚之人。这个成语不仅包含了《孟子》中君子对人与物的态度,还进一步强调了为官者应具备的仁爱贤能之德。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仁民爱物”这一成语中汲取智慧,倡导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和万物,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 近义词

爱民如子
视民如子
视民如伤
爱人利物

# 反义词

鱼肉百姓
草菅人命
荼毒生灵
目中无人

# 同义异形

爱人利物

# 出处

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战国孟子等《孟子·尽心上》

# 引证

1、至于畏天事神,仁民爱物之际,未尝有须臾懈也。

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2、仁宗圣性仁恕,尤恶深文,狱官有失入人罪者,终身不复进用。至于仁民爱物,孜孜惟恐不及。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

3、陛下仁民爱物,恻隐慈悲。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七

4、视案上有偈曰:削发辞家净六尘,自家且了自家身,仁民爱物无穷事,原有周公孔圣人。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5、依我看还是到梅岭去,我听我的先生说,八路军仁民爱物,老百姓拥护,打日本鬼子也打得很积极。

当代徐贵祥《历史的天空》一章

6、沙皇的”仁民爱物“的面具,在这篇特写里被粉碎了。

现代曹靖华《人民的春天开始了》

7、盖以仁民爱物皆从此出,此处可忍,更无所不忍矣。

清黄宗曦《明儒学案》一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