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患解纷 【pái huàn jiě fēn】
褒贬中性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古义:原指为人排除危难,解决纠纷。
今义:今指调停双方争执。
排:用力除去。
患:祸害;灾难。
解:解除。
纷:纠纷。
# 例句
1、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他深知排患解纷的重要性,总是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公正调解纠纷,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包围了赵国的邯郸,形势十分危急。魏国派遣辛垣衍去劝说赵国尊秦国为帝,以此作为解决冲突的条件。然而,鲁仲连以大义为重,严厉地责备了辛垣衍的行为。当秦国的将领得知鲁仲连的言辞后,他们意识到赵国的决心和抵抗,于是决定退兵五十里。恰好此时,魏国的军队也前来救援赵国,邯郸的围困得以解除。赵国为了感谢鲁仲连的义举,想要封赏他。但鲁仲连却推辞说:“天下之士之所以被尊重,是因为他们能够为人排除忧患、解决困难、化解纷乱,而并不求取任何回报。”后来根据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排难解纷”,意为排除危难,解决纠纷,也作“排患解纷”、“解纷排难”、“排纷解难”等。
# 出处
遗形却立,终希独善之资;排患解纷,未治随时之义。
明孙慎行唐·崔知贤《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明·孙慎行序
# 引证
1、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解纷而无取也!
明余邵鱼《周朝秘史》第一百零九回
2、其善用权谲,为人排患解纷率类此。
清吴伟业《柳敬亭传》
3、史公忠诚志匡君,排患解纷重将军。
清雷士俊《赠孙将军秉法》诗
4、陛下未有文王勾践雪耻复雠之心,臣下亦未有杨素裴度死难平贼之志,如此而望排患解纷、建功立业,如古之君臣,何可得也?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仁宗庆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