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厚非 【wú kě hòu fēi】
褒贬中性
结构动宾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比喻:比喻虽有缺点,但可以原谅。也比喻还有一定的道理,不能全部否定。
# 例句
1、他因为工作繁忙而未能参加聚会,这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
2、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偶尔的失误无可厚非,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并不断进步。
# 成语故事
西汉与东汉之间,新朝短暂地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由王莽所建立的。王莽上位后,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改革性的政策,如禁止土地买卖和废除蓄奴制等。
然而,王莽即位后不久,他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措施,他派出了多位将军前往匈奴、西域和西南各部族,意图将他们的王印换成侯印。但这些部族首领对此并不买账,他们感到被轻视和侮辱。其中,句町王首当其冲,他愤怒地表示:“汉武帝赐予我们王者的地位,新朝却将我们贬为侯爵,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不敬!”于是,他杀了王莽的使者,并在边界频繁发动骚扰。
为了平息这一事态,王莽派遣了酷吏廉丹和史熊前去攻打句町。但他们的做法却引发了更大的民怨,他们强征民夫,加重捐税,使得当地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都大尹冯英上书王莽,建议他停止战争,改为屯田,同时分化句町部落,以悬赏的方式招降他们。
然而,王莽在初读冯英的建议时却大怒,罢免了冯英的官职。但不久后,他冷静下来,意识到冯英的建议并非全无道理。于是,他对人说:“看来,对冯英的建议也未可厚非。”随后,他重新任命冯英为长沙连率。
这便是成语“未可厚非”的起源,后来逐渐演化为“无可厚非”,用来形容虽然有缺点或不足,但总体上还是可以接受的,值得原谅。
# 出处
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复以英为长沙连率。
东汉班固等《汉书·王莽传中》
# 引证
1、作者的动机无可厚非,但客观效果则不尽符合作者的动机。
现代茅盾《一九六〇年短篇小说漫评》
2、若有人愿意专就这点着眼,而想借“龙凤”二字来提高民族意识和情绪,那倒是无可厚非。
现代闻一多《神话与诗·龙凤》
3、这太狠心,可是忘了家才能老记着国,也无可厚非。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八四
4、剧中人悲愤地说,在北方(指华北伪政权)不允许演抗日戏《沈阳之夜》,说“妨碍邦交”,可是到了南方(指蒋政权直接统治的地方)仍旧不许演,连“东北是中国的”这句无可厚非的台词居然也得删掉。”
现代萧乾《鱼饵、论坛、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