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好生恶杀”详细解释

好生恶杀 【hào shēng wù shā】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爱惜生命,不好杀戮。

好生:爱惜生命,不忍杀生。
恶杀:厌恶杀戮。

# 提示

用于为人;含警示意。

# 例句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秉持好生恶杀的原则,尽可能减少杀戮,尊重每一个生命。

# 成语故事

“好生恶杀”这个成语源自唐玄宗开元四年的故事,它深刻体现了姚崇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暴力的厌恶。在这个成语中,“好生”意味着对生命的珍视和爱护,体现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所有生灵的尊重与关怀;“恶杀”则表达了对于暴力和杀戮的憎恶与反对,强调了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姚崇面对蝗灾的威胁,力排众议,坚持采用火焚的方法消灭蝗虫,以保护庄稼和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深知,若任由蝗虫肆虐,将会导致庄稼被毁,百姓无粮可食,甚至可能引发饥荒和社会动荡。因此,他毅然决然地采取了行动,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姚崇的“好生恶杀”观念不仅体现在他对蝗灾的处理上,也贯穿于他的政治生涯和人生哲学中。他始终坚守人道主义精神,尊重生命和人权,反对暴力和杀戮。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难能可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因此,“好生恶杀”这个成语不仅是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的体现,也是对和平、非暴力价值观的倡导和弘扬。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尊重生命、珍爱和平,以非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 反义词

草菅人命

# 同义异形

好生之德

# 出处

天道好生恶杀、好赏恶罚。

汉桓宽《盐铁论·论菑》

# 引证

1、臣今月十五日侍迩英阁,切见资政殿学士韩维因读《三朝宝训》至真宗皇帝好生恶杀,因论皇帝陛下在宫中不忍践履虫蚁,其言深切,可以推明圣德,益增福寿。

宋苏轼《东坡志林·记讲筵》

2、春生秋杀,天之道也;好生恶杀,圣人之道也。

明沈一贯《逆说》

3、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特颁永不加赋之谕,为古今数千年所无之善政,至于好生恶杀、慎重刑辟,乃列圣相传之心法。

清张之洞《重案定拟未协折》

4、(休祐与琰书曰)圣上垂天地之仁,开不世之泽,好生恶杀,遐迩所闻。

南朝梁沈约《宋书·殷琰传》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