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恭毕敬 【bì gōng bì jìng】
褒贬中性
结构联合
组合abac
毕:竭尽;用尽。
恭:肃敬;有礼貌。
敬:恭敬;端肃。
# 例句
1、他对老师总是毕恭毕敬,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都显示出极高的尊敬。
# 成语故事
见“必恭必敬”。《诗经·小雅·小弁》这首诗,相传是周幽王放逐太子宜臼,宜臼的师傅所作;也有人认为宣王时尹吉甫受后妻迷惑,逐前妻之子伯奇,伯奇有感而题。诗中抒发了一个弃儿放逐后的忧愤,全诗共有八节,其中第三节的大意是:想到桑树梓树,我总是必恭必敬。我尊敬的只是父亲,依恋的只是母亲。难道我既连不上皮衣的毛,又挨不着皮衣的里?诗人由宅旁常栽的树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又以衣裘为喻,抒发自己失去父母恩爱的凄苦之情。
# 出处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佚名《诗经·小雅·小弁》
# 引证
1、待人接物,必恭必敬,晚年益自刻厉。
清钱泳《履园丛话·朱文正公逸事》
2、他微笑着,几乎是毕恭毕敬地送过筹码去。
现代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
3、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现代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
4、〔韩老六〕对于穷人的毕恭毕敬的招呼从不理睬,而对于有钱的人,有说有笑。
现当代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