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众口同声”详细解释

众口同声 【zhòng kǒu tóng shēng】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众人都是同一个声音。形容说法、看法一致。

众口:众人之口。
同声: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

# 例句

1、在那个重要的会议上,大家众口同声地支持了这项改革方案。

# 近义词

众口一词
异口同声

# 反义词

各执己见
众说纷纭

# 出处

一唱百和,众口同声,微特女士之冤可大白于天下,即女士之名亦永传于后世矣。

唐闲叟《〈轩亭冤·秋女士赞〉序》

# 引证

1、周围的人,不由得众口同声喝起彩来。

现当代欧阳山《苦斗》五三

2、今也不间戚疏贤否,众口同声,称赞德美。

元吴澄《与祝静得书》

3、师人皆生敬信心,众口同声,称如是言。

明倪岳《题全未了上人佛印后身卷》

4、谁知别人倒还罢了,只有上年七月,得了马尾海军大败的消息,众口同声,有说庄仑樵降了,有说庄仑樵死了,却都不确。

清曾朴《孽海花》六回

5、大家都众口同声地说,整个南关的摆设,就数区家的好。

现当代欧阳山《三家巷》三

6、水夫人慨然道:“上既难抗君命,下又重违诸媳,中复朝绅满座,众口同声。加以成命实难收回,公主何肯另配,虽欲守硁硁之见,岂可得哉?吾儿速出应允,勿久稽君命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

7、知县德禄知官谷,平日侵亏甚钜,且复众口同声,未经出议。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记江西袁州乡民暴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