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义:后用“偷香窃玉”指男女偷情私通。
陈骞以韩寿为掾。每会,闻寿有异香气,是外国所贡,一着衣,历日不歇。骞计武帝唯赐已及贾充,他家理无此香,嫌寿与己女通。拷问左右,婢具以实对。骞以女妻寿。寿时未婚。
晋郭澄之《郭子》
1、再不赴偷香窃玉期,再不事炼药烧丹教,从此后,无烦少恼。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
2、安排布地瞒天谎,成就偷香窃玉情。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3、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4、怎又起偷香窃玉,那心肠、真荒乱,实荒唐,年少为君败大纲!
清陈端生《再生缘》第十六回
5、虽不能够窃玉偷香,且将盼行云眼睛儿打当。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6、似这等偷香窃玉,几得一发明白?
元白朴《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第三折
7、[正旦唱]这婚姻是天缘凑巧,稳坐了七香车.......再不赴偷香窃玉期,再不事炼药烧丹教,从此后无烦少恼。
元石子章《秦修然竹坞听琴》第四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