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身就缚 【shù shēn jiù fù】
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例句
1、虽然他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怒,但理智告诉他,继续抵抗只会带来更多的伤害,于是他选择了束身就缚,接受命运的安排。
# 成语故事
后晋时期,契丹君主耶律德光大举南侵,少帝石重贵亲征,双方交战频繁,胜败交织。公元945年3月,契丹大军如潮水般涌来,将后晋军队围困于阳城。后晋军队补给被断,内外隔绝,陷入绝境。城中水源稀缺,挖井常塌,士兵争相吸取湿泥中水分以解渴,军队秩序大乱。在此危急时刻,后晋将军符彦卿向统帅张彦泽和皇甫遇提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战,或许尚存一线生机。”张彦泽等人赞同符彦卿之见,决定采取突袭策略,绕至契丹军背后发动攻击。后晋军队依计行事,契丹军猝不及防,大败而逃。后晋军队缴获大量契丹军遗弃的武器、甲胄和旗帜,胜利归来。此事中,“束手就擒”一词,意指不加抵抗,甘愿被俘,亦作“束手就缚”、“束身就缚”、“束手受擒”等。
# 出处
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唐房玄龄等《晋书·段灼传》
# 引证
1、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者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
明李贽《焚书·忠义水浒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