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捆鸡的力量。
比喻:比喻体弱无力。
古义:原指文弱书生没有力气。
今义:后泛指体弱无力。
我王这里授其牒,无兵无将,又无智谋,又无缚鸡之力。
宋佚名《三国志平话》卷上
1、奴更可怜,奴与寡母路行,被潘承日抢回,奸占为妾。母亲不甘,在县控告,反把母亲拶了几拶,押收身价,母亲不忿,吊死在家。奴因手无缚鸡之力,不能报仇,怎还肯从死呢?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八二回
2、我不考虑那个! 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儿子怎死,我怎么陪着。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十一
3、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
元佚名《赚蒯通》第一折
4、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