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勾消 【yī bǐ gōu xiāo】
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全部取消之意。
比喻: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一: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笔:写字画图的用具。
勾:用笔画出钩形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
消:消失。
# 例句
1、他的体面、忠实,才能,经验,尊严,都忽然的一笔勾消。
2、战争结束后三年来美国所获的增产已为之一笔勾消,差不多回复到了一九四六年的生产水平。
# 成语故事
在《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的篇章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故事中,北宋时期的范仲淹,这位在苏州吴县出生的才子,于大中祥符年间凭借卓越的才华考中进士,随后历任右司谏、吏部员外郎、知州、枢密副使等要职。到了庆历三年,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与志同道合的韩琦、富弼等人一同致力于推行以整顿吏治为核心。
范仲淹深知吏治的重要性,他取来官员名册,亲自过目,逐一审查官员的履职情况。每当他见到那些不称职的官员的姓名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用笔在名册上勾去,这意味着这些官员将被撤职。而那些空出的职位,他则从下一级的官员中选拔合适的人选来填补。
看到范仲淹如此果决,富弼不禁感叹:“你用笔轻轻一勾,就断送了他们的官职。他们的家人得知后,定会悲痛欲绝啊!”范仲淹听后,却坚定地说:“他们的家人虽会哭泣,但总比他们继续祸害百姓,让千家万户都陷入悲痛之中要好得多吧!”
这个故事后来演化出了“一笔勾销”这个成语。原本,这个成语指的是在账簿或书面材料上用笔勾画一下,表示账目或事情已经完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逐渐扩展,现在多用来比喻完全取消某事或某个决定。这个成语也常被写作“一笔勾消”或“一笔勾断”,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它所蕴含的果断和公正的精神却始终如一。
# 出处
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婚约一纸,只须一笔勾消。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 引证
1、在它进行反共战争的时期,则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合作反对人民大众,一笔勾销了人民大众原来在革命中所争得的一切利益。
现代毛泽东《矛盾论》三
2、每临政事,决断不滞,明其黜陟,如有班部监司,不才官吏,一笔勾消,不再叙用。
元佚名《延安府》第二折
3、娶妻生子从新起,一笔勾销七十年。
清黄宗羲《寿族兄镇恶七十三》诗之二
4、从此决不能望白盔白甲的人来叫他,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笔勾销了。
现代鲁迅《呐喊·阿Q正传》八章
5、过去的事,一笔勾销,我决不记在心上。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三卷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