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度德量力”详细解释

度德量力 【duó dé liàng lì】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并列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衡量自己的品德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指从道义和力量上对自己作正确的估量。

古义:过去一般指统治者或有影响的人在重大行动前对自己作充分的估量。

今义:后用“度德量力”指估量自己的德行和能力。

度:量,衡量,计算。
德:道德;品德。
量:估量,审度。
力:能力。

# 易错

“度”此处不读dù。

# 例句

1、在决定是否参与这次大型项目时,我们必须度德量力,充分考虑我们团队的能力和经验,确保我们能够胜任这一挑战。

# 成语故事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打败了许国(今河南许昌一带),许国国君逃奔卫国,可郑庄公没有占领许国,还仍让许国国君复位。《左传》里因此评论道:君子认为郑庄公在这一件事情上处理得很有分寸,有礼貌。礼,是用来管理国家、安定社稷、教育人民和有利于后代的。郑国开初不讲法度就讨伐许国是不对的;但降服了许国后就赦免它,能正确的估量自己的德行能力和当时的情势采取行动,把事情处理好,而不牵累后代。这真是知书达礼了。

# 近义词

量力而行
量力而为

# 反义词

不自量力

# 同义异形

量力度德

# 出处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

# 引证

1、顷者至忠,而今受赂,固知不免此祸,不能度德量力。

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

2、襄公不度德量力,慕名而不综实。

汉应劭《风俗通·皇霸》

3、救时与救法混而为一,不能区别,又不度德量力,弊不能革,而祸已至身。

元胡祗遹《论时事》

4、王良骂道:“我死何足惜,汝不度德量力,眼见镇江人民性命断送于汝手矣。”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二四回

5、述度德量力之心,减尸禄素餐之咎。

宋王禹偁《让西京留守第二表》

6、孤不度德量力,欲信(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7、贵朝大臣们不度德量力,不审天时人事,作速定下大事,却有这等闲工夫,干那一字一句,咬文嚼字的酸秀才勾当!

现代徐兴业《金瓯缺》第一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