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齿敝舌存”详细解释

齿敝舌存 【chǐ bì shé cún】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转折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牙齿坚硬,舌头柔软,但牙齿掉了舌头仍然存在。

比喻:比喻刚坚者易损,柔弱者易存。这是道家主张的消极退让、保全自己的处世态度。

齿:牙齿,人和某些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
敝:损坏;损害。
舌:舌头。俗亦称舌头。
存:保存;保全。

# 例句

1、道家以齿敝舌存为例子,来表现以柔克刚的理论。

# 成语故事

春秋时著名的大学问家老子(又称老聃),本名李耳,字伯阳,楚国人,是著名的《道德经》的作者。他在周朝做官时,孔子也曾去向他请教实践的方法。有一次,老子的老师常纵生病了,他前去探望。常纵倚在床上,张开嘴让老子看,问他道:“我的舌头还在里面吗?”老子答道:“在里面呀。”常纵又问他道:“我的牙齿也还有吗?”老子摇摇头说:“牙齿是没有了!”常纵接着又问道:“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老子回答道:“舌头之所以还存在,我想那是因为它很柔软的缘故吧!牙齿之所以脱落,可能是因为它太刚强的原因吧?”常纵听了,高兴地点头说:“你说得没错,世界上的事情、道理都是这样的。”常纵是主张仁义而鄙弃强暴的,所以他借用舌头和牙齿来说明:舌头因其柔(仁义)而存在,牙齿因其刚(强暴)而覆亡(脱落)。仁义必定战胜强暴,这是坚定不移的道理。做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 近义词

齿亡舌存

# 同义异形

齿亡舌存

# 出处

齿坚于舌,而先之敝。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原道训》

# 引证

1、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敝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2、难道你不知道齿敝舌存的道理吗,牙齿看似刚硬,却容易折断脱落,而舌头看以柔软,却常常能够保全自己。

当代赵红卫《安丘曹氏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