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积重难返”详细解释

积重难返 【jī zhòng nán fǎn】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

积重:谓积久而加重。
难:不容易,做起来费事。
返:返回,更改。

# 例句

1、由于长期忽视环境保护,现在的污染问题积重难返,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解决。

# 成语故事

《国语》记载,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与他的艺人施私通,一日,骊姬向施询问如何对付三位公子。施建议,先将他们推至权力之巅,让他们自醉于权力,骄傲自满,最终轻敌自负,方便我们出其不意,一举击败。骊姬再问,首先应对付谁?施指出,太子申生虽然年长稳重,但胆小怕事,不能忍受羞辱,可以对他进行诽谤。骊a姬心中认定太子申生性格稳重,担心难以撼动其地位。于是,施再次献策,表面上对申生表示友善,然而背地里却不断散播他的谣言,企图损害他的声誉。于是,骊姬在晋献公面前对申生进行了诽谤。“重,无乃难迁乎?”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成语“积重难返”,也称“积重不返”“极重难返”等,原意是指一个人稳重,不易被他人影响。现在则用来形容恶习或弊端发展到难以改正的地步。

# 近义词

积习难改
根深蒂固
积非成是
根深柢固

# 反义词

拨乱反正
痛改前非
宿弊一清

# 同义异形

积重不返
极重难返
积重难反

# 出处

重,无乃难迁乎?

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一》

# 引证

1、近来风俗人情,积习生弊,有颓靡不振之渐,有积重难反之几。若不稍加改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

2、十余年以来,历报短缺,为数甚多,竟有积重难返之势。

明马麟《续纂淮关统志》卷六

3、晋人虚伪之习,依然未改,且又甚焉。风气所趋,积重难返,直至隋平陈之后,始扫除之。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六朝清谈之习》

4、这么多年积重难返的问题,决不是拍拍桌子就能够解决得了的。

现代李建军《当关》三章

5、夫威福者,陛下所当自出;乾纲者,陛下所当独揽。寄之于人,不谓之旁落,则谓之倒持。政柄一移,积重难返。

清张延玉等《明史·王用汲传》

6、积重难返,习焉莫怪。

近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

7、不过各国也有这种事实,不过各国初时不大注意,没有去理会,后来变动越大,才去理会,便不容易改动,所谓积重难返了。

近代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二讲》

8、虽然为了“积重难返”,终于也造不出什么东西来。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毛笔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