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
比喻:比喻互相呼应。
管子恐鲁之止而杀己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顺说》
1、大家此唱彼和,七嘴八舌,使他得不到辩驳的机会。
现代鲁迅《彷徨·孤独者》一
2、往常这个时候,应该是山歌嘹亮,此唱彼和的当儿,然而今天一声也听不到。
现代吴浊流《路迢迢》三
3、自此春朝秋夕,夫妇相携小酌微吟,此唱彼和,真如比翼之鸟,并头之花,欢爱不尽。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
4、(后七子)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而此唱彼和,声应气求,若出一轨。
清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序》
5、朱子子性独好竹,手种数百竿于读书之斋,与其兄子青日夕坐卧其下,兴至则发而为诗,此唱彼和,甚乐也。
清王士慎《带经堂诗话·五·序论类·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