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g , shǐ yú zú xià】
褒贬中性
结构复句
组合复句式成语
# 基本释义
基本:千里远的路程,须从迈第一步开始。
比喻:比喻远大的目标,,要从小事情上做起,经过逐渐积累才能达到。
千里: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行:路程。
始:开始。
于:自;从。
足下:脚所站的地方。
# 例句
1、我们要明白,任何伟大的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逐步接近我们的目标。
2、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不必过于焦虑。记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每天都做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
# 成语故事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曾担任过周王室的史官。晚年,他见周室日趋衰落,于是退隐著《老子》。这部著作共五千余言,阐述了他朴素的辩证观点。在第六十四章里说:“事物稳定,就容易掌握。事物没有萌芽,就容易想法消灭。事物脆弱.就容易分割。事物微小,就容易散开。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之前,治理国家要在它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产生于细小的幼芽。九层的高台,开始于一筐泥士。千里远的行程,开始于脚下。”这些文字说明了事物总是由小而大地向前发展的客观规律。
# 出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春秋老子《老子》六四章
# 引证
1、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屈哉?
唐白居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建筑百丈高楼,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
现代夏衍《〈学人谈治学〉代序》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谓之积微,川泽纳污瑾瑜匿瑕谓之忠厚。
宋晁补之《治通小序》
4、虽有谈天之口,未有不始于学语者也;虽有逐日之足,未有不始于学步者也。故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明顾大韶《炳烛斋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