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集之众 【wū jí zhī zhòng】
褒贬贬义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比喻:比喻临时凑集起来的、没有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乌集:犹乌合。
之: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众:许多人。
# 例句
1、这些乌集之众,只是仗着人多势众欺负弱小,不用怕!
# 成语故事
公元23年,汉哀帝刘欣登上皇位。耿弇因父亲官职出自王莽,决定带着贡品面见哀帝,以此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自称是汉成帝儿子刘子舆的人在邯郸起兵,跟随耿弇的官吏建议归顺刘子舆。耿弇说:“当我到达长安,我会向国家陈述渔阳和上谷的兵马情况,然后出兵太原和代郡,这样反复作战数十日。等到我们回来,再派出精锐的骑兵去冲击那些乌合之众,那简直就像摧枯拉朽,折断腐朽的木头一样容易。"后来耿弇投奔了刘秀,为刘秀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该成语也被称作“乌合之师”、“乌集之众”等。
# 出处
故汉祖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五年之中而成帝业。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
# 引证
1、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2、竟土匪是乌合之众,那里禁得起这大队人马,不下二个月,土匪也平了,那一带的村庄也没有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四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