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师 【wū hé zhī shī】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
比喻:比喻临时凑集起来的、没有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乌合:形容人群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如群乌暂时聚合。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师:民众,徒众。
# 例句
1、这支乌合之师在战场上毫无章法,各自为战,很快就被训练有素的敌军击溃了。
# 成语故事
在公元23年,随着王莽新朝的覆灭,汉哀帝刘欣即位。然而,历史记载中,这一时间点汉哀帝已不在位,实际上是新朝之后的更始帝刘玄短暂即位,随后是刘秀(即后来的光武帝)建立东汉。耿弇,作为因父亲官职与新朝有关联的人,决定带着贡品前往都城,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在前往都城的途中,耿弇遭遇了一个自称为汉成帝儿子刘子舆的人在邯郸起兵反汉的情况。面对这一局势,跟随耿弇的官吏纷纷建议他归顺刘子舆,但耿弇坚决拒绝。他说道:“刘子舆此等乌合之众,终难成大器。我若前往都城,将渔阳、上谷的精锐兵马纳入国家之用,再从太原、代郡出兵,反复征讨,定能迅速击溃这群没有组织纪律的叛军,就如同摧毁朽木一般。”耿弇的坚定决心和远见最终使他选择了投奔刘秀,并在刘秀建立东汉、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此后,“乌合之众”这一成语便广为流传,用以形容那些临时拼凑、没有组织纪律的队伍或人群。它也被称作“乌合之师”、“乌集之众”等,形象地表达了这些人群缺乏统一指挥和纪律的混乱状态。
# 引证
1、术兵虽众,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2、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