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兰草被摧折,美玉被毁。
古义:原比喻为坚守高尚的情操或正义的信念而死。
今义:后用来比喻贤能或纯美的人不幸早死。多用于哀悼。
毛伯成(玄)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蒲芬艾荣。
晋裴启《语林》
1、痛余八弟,乃遂遐升。余虽昆季,义犹友朋。兰摧玉折,实难为情。
明张岱《琅嬛文集·六·祭伯凝八弟文》
2、三子两妇相继亡,兰摧玉折公心伤。
清蒋士铨《为胡母甘淑人作》其一
3、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
唐刘知幾《史通·七·直书》
4、媚珠本楚北小家女,生平不识绮罗香泽……讵料不转瞬间,烟消云灭、媚珠亦兰摧玉折矣。
清王韬《淞隐漫录·冯佩伯》
5、所谓命犯孤鸾者,乃是单了一人,不使成双之意……这等看起来,信乎有命,从今以后,再没有兰摧玉折之事了。
清李渔《夺锦楼》第一回
6、观夫今之静女,各励松筠之操,甘于兰摧玉折。
唐魏徵等《隋书·列女传》
7、兰摧玉折话伊谁,踯躅迷阳吾道非。
程善之《和孟硕〈狱中诗〉》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