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万马皆喑”详细解释

万马皆喑 【wàn mǎ jiē yīn】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形容人民沉默不语。

比喻:比喻死气沉沉的局面。

万:表示极多。
马:哺乳动物,头小,脸长,颈上有鬃,尾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供人骑或拉东西等。
皆:副词,全,都。
喑:哑,失音。

#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朝廷在与青唐羌吐蕃族的战争中胜出,缴获了一批西域良马作为战利品。其中有三匹马格外引人注目:它们高大健壮,头部犹如蛟龙,胸部似凤凰,脊背则像猛虎,身上的纹理更是如豹子般独特,当它们振动鬣毛嘶叫时,其他马匹都默然无声。当时在京任职的苏轼被这三匹骏马的神韵所吸引,他请来擅长画马的李公麟根据自己的描述画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三马图。绍圣四年,苏轼被贬往惠州,他在闲暇之余,翻出旧日的收藏,看到这幅《三马图》,不禁追思起往日的事情,感叹这三匹马的神骏,于是写下了“振鬣长鸣,万马皆喑”的评价。成语“万马皆喑”便源于此,比喻沉闷、窒息的局面,也比喻人们因不敢发表意见而缄默。该成语也被称作“万马齐喑”。

# 近义词

万马齐喑

# 同义异形

万马齐喑

# 引证

1、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喑。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