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称春秋时附庸于大国的小国。亦称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古义:春秋时附庸于大国的小国称社稷之臣。
今义:后指身系国家安危重任的大臣。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论语·季氏》
1、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
2、若论此子,乃社稷之臣,栋梁之材。
元李文蔚《蒋神灵仙》第二折
3、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4、肃宗谓之曰:“卿解平原之围,阻贼寇之军,而不以谗口介意,复全我兄弟,乃社稷之臣。”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贺兰进明之黜与陟》
5、后得曹操,以为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视之,背若芒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二〇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