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指从自己方面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1、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战国孟子等《孟子·离娄上》
2、昔者既闻先生君子之教,反求诸己,若有所自得参之,前言往行,将无所不合,由是而之焉。
宋程颐《与吕大临论中书》
3、学者想见其冲和纯粹之气,洋溢充满,反求诸己,知其所不及,以自致其变化焉,则固君子之所望也。
元虞集《南轩书院新建藏书阁记》
4、处事之法正己为先,顺理以行之,人之从违不可必也……故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明胡居仁《居业录·经传》
5、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
6、用不予置理回答一切无聊花絮的纠缠,用反求诸己来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身。
当代王蒙《我的人生哲学》
7、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西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8、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己矣。
《礼记·射义》
9、进身之计,不必他求,但朝夕勉励,反求诸己,自然感动孚格,人谁不称慕之?
宋袁甫《跋方友尼家藏五遂堂遗墨》
10、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战国孟子等《孟子·公孙丑上》
11、其能言者,不过以己私意敷演立说,与圣贤本意义理实处了无干涉;何况望其更能反求诸己,真实见得,真实行得耶!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七四·沧洲精舍谕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