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能够就近拿自己作例子来比方别人。指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泛指言谈议论能够就目前的事实选取例证。
比喻: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雍也》
1、圣人立言,妙理冲漠,能近取譬,亦孔之灼。
元谢应芳《白贲轩铭》
2、独夫为我,即曰贪贼;能近取譬,即曰仁义。
清章炳麟《菌说》
3、枚闻命之下,汗出如浆,第所以徘徊而不敢献者,有二故焉:一则能近取譬,责人者人必责之……一则夫子居心行事,刻刻从宽,惟于论诗论味,则谿刻已甚。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答相国(其二)》
4、虽能近取譬,理实乖矣。
南朝梁萧琛《难范缜神灭论》
5、穀为人厚重刚毅,深沉有城府,雅善谈论,议政事能近取譬,言多诣理,辞气明畅,人主为之耸听。
元脱脱、阿鲁图《宋史·二六二·李穀传》
6、薤叶上实在挂不住多少露水,太易“晞”掉了。用来比喻人命的短促,非常贴切。同时我又想到汉代的人一定是常常食薤的,故尔能近取譬。
现代汪曾祺《随笔两篇——葵·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