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能近取譬”详细解释

能近取譬 【néng jìn qǔ pì】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并列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能够就近拿自己作例子来比方别人。指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泛指言谈议论能够就目前的事实选取例证。

比喻: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能:能够。
近:距离短,与“远”相对。
取:拿。
譬:打比方。

# 例句

1、他处理事情能近取譬,所以深得大家敬重。
2、在解释这个复杂的科学理论时,教授采用了能近取譬的方法,将抽象的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比较,使得学生们更容易理解。

# 成语故事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假如有这样一个人,既能广泛地对群众布施恩德,又能对群众的困难给予救济,他可算一个仁人吗?”孔子说:“这样做岂止是仁人呢,可以说是圣人了。就是尧舜也有不足的地方啊!所谓‘仁’,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够从自 己的角度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处在象他这种情形下,将会怎么样?这就是求‘仁’的好方法了。”

# 近义词

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
推己及人

# 同义异形

取譬

# 出处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雍也》

# 引证

1、圣人立言,妙理冲漠,能近取譬,亦孔之灼。

元谢应芳《白贲轩铭》

2、独夫为我,即曰贪贼;能近取譬,即曰仁义。

清章炳麟《菌说》

3、枚闻命之下,汗出如浆,第所以徘徊而不敢献者,有二故焉:一则能近取譬,责人者人必责之……一则夫子居心行事,刻刻从宽,惟于论诗论味,则谿刻已甚。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答相国(其二)》

4、虽能近取譬,理实乖矣。

南朝梁萧琛《难范缜神灭论》

5、穀为人厚重刚毅,深沉有城府,雅善谈论,议政事能近取譬,言多诣理,辞气明畅,人主为之耸听。

元脱脱、阿鲁图《宋史·二六二·李穀传》

6、薤叶上实在挂不住多少露水,太易“晞”掉了。用来比喻人命的短促,非常贴切。同时我又想到汉代的人一定是常常食薤的,故尔能近取譬。

现代汪曾祺《随笔两篇——葵·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