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之臣 【shì jǐng zhī chén】
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去官而居于都邑的士大夫,对君自称“市井之臣”。亦指居于都邑而未做官的人。
古义:旧指城市里的老百姓。
市井: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
之: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
臣: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也包括百姓。
# 例句
1、市井之臣虽居于繁华之地,却多有勤劳朴实之辈,为城市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2、朝廷的政令下达,市井之臣是最先感受到变化的,他们的反应往往能反映出政策的好坏。
3、古时候,市井之臣的生活虽不富裕,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充满了人情味。
# 出处
凡自称于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庶人则曰刺草之臣。
《仪礼·士相见礼》
# 引证
1、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战国孟子等《孟子·万章下》
2、在国曰市井之臣,廛而不征,法而不廛。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四
3、处商必就市井。
春秋《管子·小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