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唐韩愈《进学解》
1、一年数病,头童齿豁;而忽遭母夫人之变,形神益复支离。
清谢章铤《魏子安墓志铭》
2、渐至两髩如雪,渐至头童齿豁,渐至伛偻劳嗽。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3、屈指计之,二十六年矣,瑞臣、虎文皆作古人,予与小谢亦头童齿豁。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
4、今已行次濠州,而自闻命已来,忧悸成疾,两目昏障,仅分道路,左手不仁,右臂缓弱,六十之年,头童齿豁。
宋苏轼《赴英州乞舟行状》
5、叔卒于某岁,距今几七十年。即令尚在,亦既八帙,头童齿豁矣,岂犹婉娈如是哉?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紫玉》
6、荷戈常记壮游时,齿豁头童不自知。
宋陆游《寓叹》
7、若生者年逾耳顺,齿豁头童,虽非姜桂之性,老而弥辣,实则樗栎之材,匠石之所弗顾。
清魏裔介《复许子位书》
8、其潦倒者,则八股八韵,风檐矮屋,磨至头童齿豁之年。
近代梁启超《新民说》第一四节
9、红颜绿鬓无长好,日对菱花老,头童齿豁竟何裨。
元王恽《虞美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