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更事 【shào bù gēng shì】
褒贬贬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
# 易错
更,不读gèng;“少”此处不读shǎo。
# 例句
1、你自谦少不更事,其实做事十分成熟稳重。
2、他的家人不放心把这么重要的事,交代给几个少不更事的人去办。
3、十岁左右的孩子,在过去来说,正是所谓“年幼无知”、“少不更事”的时期。
# 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晋元帝司马睿因病离世,大将军王敦趁机发动叛乱,意图篡权。在朝廷的纷争中,有一位名叫温峤的大臣为王敦的行为辩解,认为他此举必有深层考量。然而,另一位正直的大臣周顗却对此嗤之以鼻,他直言不讳地对温峤说:“君少年未更事。”意思是说你年纪轻轻,阅历尚浅,怎能理解这其中的复杂与危险。
尽管王敦的叛乱最终被平定,但皇帝出于某些考虑,并未对王敦进行严厉的惩处。朝中的许多大臣都劝告周顗暂时退避,远离这是非之地,但周顗却坚守自己的原则,毅然拒绝。不久后,周顗因得罪了王敦而被捕入狱,并被判处了死刑。
在押送刑场的路上,周顗经过皇家祖庙,他愤慨地大声斥责王敦为奸臣,祈求天道能显灵,给予王敦应有的惩罚。然而,他的话音未落,就被看守的士兵用戟刺伤了嘴巴。尽管如此,周顗依旧毫无畏惧,他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
“君少年未更事”这句话,后来逐渐演化为“少不更事”或“少不经事”,用来形容那些年纪轻、经验少、不懂世事的人。
# 出处
君少年未更事。
唐房玄龄等《晋书·周𫖮传》
# 引证
1、言少不更事之人,无所涵养,而骤膺拔擢,以当重任,力绵才腐,凛凛危亡,而曾不知畏也。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卷七
2、赵奢之子赵括,志大才庸,少不更事。
明张凤翼《窃符记》四折
3、母谓汝夫妇少不更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
4、听起来,似乎纯是十三妹一味的少不更事,生做蛮来。
近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〇回
5、张鼐这孩子,真是少不更事!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六章
6、女以竺少不更事,前因多赀,致荡其心,遂不再设肆,日令竺荷担入市,所得者仅足糊口。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青眉》
7、说她是少不更事,全凭感情冲动么?她又那样的老练谙达,似乎很有城府,很多经验。
现代茅盾《虹》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