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一招手就过来。
比喻:比喻随时听众召唤。也比喻指挥自如。
至于缓急之际,决大策,安大众,呼之则来,挥之则散者,惟世臣,巨室为能。
宋苏轼《王仲仪真赞序》
1、午间,闻通州梁永祖在近郭竹林寺,招之即来,付以郡事。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2、因为近,孙武也就招之即来。
现代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
3、况且乎,这些教书先生本觉得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还有甚么顾惜呢。
清云江女史《宦海钟》第二回
4、杜秋葵只得硬着头皮厚着脸儿,又向安天宝求救,安天宝不计前嫌,招之即来。
现代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