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腐 【cuī kū lā fǔ】
褒贬褒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折断枯树枝烂木头。
比喻:比喻极容易做到。
摧:折断;破坏。
枯:(植物等)失去水分
拉: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
腐:腐烂;变坏。
# 例句
1、他的决策如同摧枯拉腐,迅速而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 成语故事
公元318年,琅琊王司马睿在王导、王敦兄弟的鼎力支持下,建立了东晋政权,王敦因此被任命为大将军、荆州牧。随着司马睿对王氏势力的压制,王敦开始策划谋反。
王敦在武昌起兵出发前,劝说安南将军、梁州刺史甘卓一起举兵东下,但甘卓犹豫不决。有谋士向甘卓建议暂时答应王敦,待其东下后再行讨伐,甘卓担心事后难以自圆其说,并未同意。
甘卓的参军李梁劝他以静制动。他认为,无论王敦胜败与否,甘卓都将受到重用,因此不应轻易出兵。然而,主簿邓骞认为甘卓这样做必将引来灾祸,目前王敦的兵力不强,甘卓有能力取得胜利。他对甘卓说:“将军,攻打武昌就如同摧毁干枯的草和朽烂的树木一般轻松,无需过多顾虑。”尽管如此,甘卓仍然犹豫不决,最终被王敦的同谋周虑等人暗杀。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摧枯拉朽”这一成语,也作“摧枯折腐”、“拉朽摧枯”、“摧朽拉枯”、“摧枯拉腐”、“拉枯折朽”,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也用来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 出处
摧枯拉腐,破釜沉舟。
近代佚名《三合会讨满清檄文》
# 引证
1、阴观被谴始丑诋,摧枯拉腐奚为疆。
当代秦俊《大宋天子——宋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