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浮于食 【rén fú yú shí】
褒贬中性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人的职位高于所得俸禄的等级,即廉以自守之意。
比喻:比喻人员多而事情或工作少。
今义: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
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浮:在上,超过。
于:表示比较。
食:俸禄。
# 例句
1、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浮于食的现象崭露头角。
# 成语故事
人浮于事”原作“人浮于食”。根据《礼记・坊记》中记载,孔子曾说:“君子能够推辞尊贵和富有,而安于卑贱和贫困的生活,这么一来祸乱就会减少。所以君子与其领取的俸禄超过个人的才干,宁愿使个人的才干超过所得的俸禄。”孔子说这段话的用意是期望人们能安于贫贱、不贪求富贵、以减少祸乱。后来“人浮于事”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转而用于表示人多事少。“人浮于事”的书证如《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他从前就在邳州衙门,如今在兄弟这里,人浮于事,实在用不开。
# 出处
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礼记·坊记》
# 引证
1、泉州地隘而硗瘠,濒海之邑耕四而渔六……谷入少而人浮于食。
南宋《泉州府志·风俗志》
2、惟正平节公以恺悌文敏为二千石尚书郎,人浮于食,位不配德。
唐权德舆《尚书度支郎中赠尚书左仆射正平节公裴公神道碑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