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把自己的作品保存在名山中,一般指留给志同道合的人。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因而藏在山中,以待后人发现。
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1、大义微言,心传口授;或欲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或使大儒伏阁,受业於其女弟。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
2、一个人做一部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
现代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
3、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4、寄惠、苏公诗集,亦自有用处,要欲得一本厚纸者,藏之名山耳。
宋黄庭坚《答何斯举书》
5、三家村的冬烘先生,一年到头,一早到夜教村童,不但毫不“时时想政治活动”,简直并不很“干着种种无聊的事”,但他们似乎并没有《教育学概论》或“高头讲章”的待定稿,藏之名山。”
现代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