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出无名 【bīng chū wú míng】
褒贬贬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
兵:军队;士兵。
出:出发。
无:没有(跟“有”相对)。
名:名义;名分。
# 例句
1、在任何行动或决策之前,我们都应该确保有充分的理由和正当性,避免陷入兵出无名的尴尬境地。
# 成语故事
楚怀王曾与反秦将领定约,誓以先破咸阳者为秦王。然而,项羽虽后至咸阳,却因其雄兵强将,自命为西楚霸王。他非但将先入咸阳的刘邦封为汉王,贬至偏远的巴蜀之地,更为楚怀王加上了“义帝”的虚衔,并暗中使人将其杀害。项羽此举,激起诸侯的极大愤慨。
当刘邦率兵抵达洛阳时,董公谏言:“臣闻顺天应人者昌盛,悖逆道义者必亡。出兵若无正当之名,则难以成功。项羽弑君,天下共愤。你若以此名义起兵,四海之士必将仰慕你的仁德,如周武王伐纣,乃是仁义之师。”刘邦闻之,即刻为义帝举哀,命全军换上白衣,自己亦袒露左臂,痛哭三日,以示哀悼。
随后,刘邦派遣使者遍告诸侯,信中写道:“天下共立义帝,我等皆尊其为君。项羽悖逆,竟杀义帝,此乃大逆不道。吾今举仁义之师,与诸君共讨此贼。”自此,刘邦与项羽的争霸之战拉开序幕。这个故事中的“兵出无名”后来演变为“师出无名”,意指行事缺乏正当的理由或名义。
# 出处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东汉班固、班昭等《汉书·高帝纪》
# 引证
1、师与,有无名乎?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
2、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
唐房玄龄等《晋书·石勒载记下》